<同悲同喜就是好?>
當連結婚的誓詞都要說「貧病疾苦、甘苦與共」的時候,我們很自然會以為,戀人間應該同悲同喜。
但當一個人承受壓力,另一個人更應成為支柱和出口,一起憂心忡忡一點也幫不上事情。
如果不忍心將自己的負能量傳給另一半,就必須自己先堅強一點,嘗試將感受和想法分開來。
心理學者Murray Bowen提出「自我分化」(Differentiation Of Self)的理論,其中一項理論便是人有把思考和感覺分開來的能力。
缺乏這個能力的人,常常無法客觀思考,動不動就情緒化,特別容易被身邊人影響情緒,只求和你緊緊地黏連在一起,將情緒同步視為感情親密的表現,但這樣對關係來說未必健康,得出的可能只是兩個飽受壓力而不快樂的人而已。
相反,懂得將思考和感覺分開來的人,就算心裡很在乎你,也不會跟你一起沉下去,比起宣洩情緒,他更加想理清思緒。
他會提出些客觀的解決方法,或者為了解事情來龍去脈而展開理性討論,但如果另一半是無法將思考和感覺分開來的人,很容易在這一步大吵收場,理性討論變成「你態度不好」、「你根本不上心」之類的情緒爭拗。
或者我們應該欣賞另一半的冷靜,欣賞他們會用另一個角度看待事情,不要用有多情緒化來量度愛意。
#晴報 #專欄 #逆光成長
全文在晴報
https://skypost.ulifestyle.com.hk/column/article/2834430/同悲同喜就是好?
【Patreon會員專享 訂購署名上款簽名版《不曾存在的愛情,與曾經在身邊的你》】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44833646/
【亮光網店直購寄送到家】
https://www.signer.com.hk/product/978-988-8716-94-1/